線上教學,對實踐類課程來說有點困難。 浙江大學線上課程一間直播間內,與清一色電腦投屏不同,畫面正中擺放著的是一幅還未完工的江南小鎮水彩畫。 水彩畫架旁坐著一位老師,正在用畫筆蘸取顏料,接著在畫作上涂抹勾勒——這個姿勢一直保持到大約兩個小時的繪畫技法教學結束。 直播中的這位老師便是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美術與環境藝術研究室主任傅東黎,這門課是建筑系大二學生必修的《美術IV》。在屏幕的另外一邊,20多名浙大建筑系學生也在安安靜靜地學習作畫。
把美術課搬到陽臺上 建筑學專業一個美術班約20人,平時在學校上課的時候,傅東黎常常帶著學生們東奔西跑,在紫金港校區內外各處尋找合適的建筑物作畫。 相較于其他課程,建筑系美術課更加注重觀察與實踐。為了提升學生們的空間透視、視覺感受等能力,除了在畫室、多媒體教室進行臨摹和技法教學,室外寫生也是重要一環,“可到了線上,就行不通了。” 學生們被“禁足”在家,無法到室外采景。室外寫生場地變成家里的書房或者陽臺,描摹的建筑也從線下轉向圖片。 開課前十天,傅東黎就提前通知同學,早些準備好上課需要的水彩顏料和畫筆,“班上有兩位同學網上訂購的畫具第二周才到,第一周就多觀察觀察,總結其他同學繪畫的優缺點,到時候再補上。”正式開始上課,傅東黎采用了直播和視頻會議結合的方式。他將自己的畫架搬到了自家庭院的落地窗旁,直播鏡頭正對著畫板及四周一片翠綠,同學們在直播中先學習繪畫的技法。“傅老師家窗外像是一片園林,室內家具的擺放和植物都透露著古典的氣息。”建筑工程學院1902班翁馮韜覺得,這也是網課一種獨有的審美體驗。 每節美術課學生們都要上交前一堂課上及課后兩張作品,他們需要在家里選取臥室、閣樓等大空間尺度的房間,因為沒有辦法現場臨摹,只能先把場景拍下來,然后對著照片畫。 “選好光線、拍好照,然后就在桌子上畫,畫一幅素描作品一般需要四個小時。”翁馮韜說。 建筑工程學院1801班傅優優說:“我們的色彩課在下午,家里室內自然光也挺好的。我一般在書桌上作畫,因為平時課后美術作業也在教室內的桌子上完成的,所以線上線下的作畫環境對我來說差別不大。”
視頻會議進行一對一點評 不能面對面指導,也是線上教學不方便的地方之一。傅東黎充分利用起了線上平臺的視頻會議模式,分三步走:“隨訪抽查、及時互動、課后修正”。 建筑系學生要在大學前兩年內學完素描速寫及色彩運用,每位學生基礎又有明顯差異,“對于大一同學,基本功要練扎實,老師得每個步驟跟上,避免他們畫技錯誤,后面‘樓層’才砌得穩。”開學第一課,傅東黎請大一同學們先評估了自己的基礎水平,比如在物體造型上存在問題的同學在直播間內發“111”,在技法上不夠熟練的同學則發“222”。 接著他將1、2、3類學生歸屬到不同的突破階段,每節課分類點評3次左右,下課前每位同學至少會被點評一次。 在他直播繪畫結束后,大家會一起進行視頻會議。翁馮韜說:“點評環節時,被點評到的那位同學需要打開攝像頭,把攝像頭對著作品。” 傅東黎可以通過攝像頭查看每一位學生的進展,在需要時放大個別同學的畫面指出不足,比如建筑哪里型不準、哪里光感把握不夠或哪些地方需要借鑒其他同學。“我得讓大家明白自己的不足具體出在哪個步驟,造型不扎實就主攻觀察,塑造不行就主攻技法,藝術性不強就主攻個性化處理。” 線上直播前,傅東黎做足了課前準備。他把所有的材料集中放在一起方便課上取用,之前畫好的示范作品也被收集起放在身邊,并根據講課單元或視頻內容隨時插入講解。為了不影響同學們的觀看效果,傅東黎在直播間側著身子作畫,以保證畫板完整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他說:“一天下來脖子和后背都快抽筋了。” 接近花甲之年的傅東黎,教學二十年來多是以“師傅帶徒弟”的線下面對面方式指導學生們作畫,之前也不太熟悉電腦等電子設備。如今要從純手工活轉向“手工+直播”, “示范時,要讓學生們看清畫板細節需要來回搗騰,放到屏幕前讓大家觀察后,又得回到原點再繼續畫。” 為了同學們更好地完成課后作業,傅東黎把之前錄制的網上教學視頻發到班級群里供大家參考作畫細節手法,學生們可以根據自身繪畫步驟的時間播放或暫停。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其實,說起教育就不得不說在中國日益發展的國際類教育,越來越多的國際學校在中國發展起來,也給了新一代學生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空間。據小編了解,在各大國際學校中,學校對【國際學校家具】的選擇也十分的謹慎,不管是對質量還是功能要求都更加的嚴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