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古人這篇《枯樹賦》,意在借樹之凋零,哀嘆歲月無情。只是不知道,倘若詩人看到當年親手種下的樹木不是凋零,而是被砍光枝丫甚至連根拔起,又會是怎樣的心境? 最近,在長沙岳麓山下,就真實上演了一場因砍樹引發的風波。因為要修建地鐵站,麓山路上的大量行道樹遭“剃光頭”,枝丫被盡數砍去,施工方還打算將樹木移走。麓山路連接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和中南大學三所高校,當地知識界認為它能夠“承載湖湘文脈”,路兩旁的參天大樹則承載著一份厚重的文化與歷史。幾所高校的師生、校友乃至一些公眾看到大樹被砍而激憤不已,實在不難理解。 據媒體報道,城建方面在暑假期間“偷偷摸摸”砍樹,讓相關高校師生、校友喪失了知情權,也是激起風波的重要誘因。有聲音認為,這是典型的文化保護與城市建設間的矛盾,考驗著有關方面的智慧。但在筆者看來,真正被考驗的不是智慧,而是價值觀。試想,如果事先早就明確這些承載著文化和歷史的佳木應該得到保護,那它們根本不會遭受刀砍斧斫之災,而如何保護才是考驗智慧的問題。否則,如果本來就認為“不就是幾棵樹嗎,礙事就砍了吧”,那么利用暑假砍樹也是一種“智慧”呢!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文化保護與城市建設,取舍之間,背后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那雙“看不見的手”,正是價值觀。 然而,在價值觀的天平上,文化保護是否就重于一切呢?那要看和什么做比較。一幅有著近400年歷史、價值上千萬元的名畫,毫無疑問擁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如果它在展出時被人弄破,怎么辦?相信在任何國家和地區,這都是一個不小的罪過,肇事者賠償事小,恐怕還有坐牢之虞。但是,最近在臺灣,一位損壞名畫的肇事者卻沒有受到任何懲罰,這成了名畫受損之外的另一個新聞。原來,不小心跌倒壓破名畫的,是一個12歲的孩子。
據媒體報道,主辦方在確認孩子確屬無意犯錯后,僅僅是報警備案,找保險公司理賠,并第一時間聯絡修復事宜。主辦方負責人甚至打電話給孩子的母親,讓她和孩子不必為此事擔心。有媒體將此事稱為“暖新聞”,實在是恰如其分。一邊是孩子,一邊是名畫,如何處置,考驗的不正是價值觀嗎?據媒體報道,壓破名畫的孩子當場嚇得說不出話,假設主辦方再加以指責、謾罵、恐嚇,對一個尚且年幼的心靈將會造成難以預料的傷害。幸運的是,主辦方負責人明白其中的利害輕重,其表現出的克制與寬容值得所有人送上敬意。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保護他們的心靈不被損害無比重要。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最近,不少媒體關注到了“同分不同命”現象,即在一些地方的中考過程中,學生要考進同一所優質高中,城鄉之間、校際之間,分數線是有差別的。有的是為了照顧薄弱校的學生,體現了公平;有的卻涉嫌為了照顧城市學生,而犧牲了一些農村學生的權益,違背了公平。如何分配招生名額,劃定分數線,考驗的正是手握權力者的價值觀。也許在目前優質教育資源尚不充裕的大背景下,蛋糕怎么分都難以盡善盡美、人人滿意,但倘若遭遇大面積質疑,反思和調整應屬必要。如果學生們在重要的升學考試中感受到的是不公平,這對他們心靈的傷害有多大,手握權力者不可不深思并心存敬畏。 我們的教育需要在不斷的調整中求進步,哪怕只是一點微小的改觀。前幾天,鄭州某中學舉行了軍訓匯演,近千名初一新生冒雨堅持,而主席臺上的校領導陪著學生一起淋雨。以往,學生淋雨、校領導打傘曾是媒體反復報道的“新聞點”,每每引發負面輿情。對于這類事件,也許各方觀點不盡相同,但不管怎樣,學校的管理者能夠轉變觀念,放下所謂的架子,與學生們同甘共苦,都值得點贊。因為,哪怕是一次不經意的取舍之間,也能讓我們看見價值觀。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其實,說起教育就不得不說在中國日益發展的國際類教育,越來越多的國際學校在中國發展起來,也給了新一代學生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空間。據小編了解,在各大國際學校中,學校對【國際學校家具】的選擇也十分的謹慎,不管是對質量還是功能要求都更加的嚴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