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一次子貢問老師一個問題,他的同學子張和子夏誰更賢能。孔子答,子張過于重禮,子夏常常達不到禮的要求。子貢又問,是不是子張比子夏更賢能一些。孔子對曰“過猶不及”,即超過和達不到是一樣的。 衡量教育的成色與優劣,很多時候跟孔子識人是一樣的,都要掌握一個合適的度。由于逾矩而造成的無節制,由于一刀切而帶來的過于嚴苛,說到底都違反了教育規律,無益于立德樹人。這一點似乎非常適用于最近引起熱議的“夸夸群”。有媒體報道,“夸夸群”近段時間風靡大學校園,深受一些大學生追捧,清華和北大兩所高校的辯論隊還就“是夸夸群好還是噴噴群好”展開“神仙吵架”。其實,夸也好噴也好,都要適度;在合理的范圍內、在恰當的節點夸一下或噴一下,都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教育效果,反之則變味成虛偽肉麻或尖酸刻薄。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學生的頭發長短也是如此。不知為何,因學生發型引起的矛盾,多年來屢屢見諸報端。有的學校由專人用尺子量,有的“按圖索驥”,有的干脆“現場辦公”。學生頭發到底多長合適,成為困擾不少學校管理者的難題。不久前,湖北咸寧一高中索性作出統一規定,要求男生無鬢角、無染發、短劉海;女生發不搭肩、短劉海。學校“讓學生將心思用在學習上,避免滋生攀比等不良風氣”的初衷可以理解,但一刀切且的做法怎么看都少了些什么。不因人而異、沒有一點兒彈性空間,引來輿論反彈自是必然。
教育作為一門技術也好,作為一門藝術也好,都離不開度的把握。古人云“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教育也是此理。好的教育無不是教育者在技術與藝術之間找到良好的平衡,既達到了預設的教育目的,又讓被教育者心悅誠服地接受。這個平衡點雖然不像實物一樣在眼前清晰可見,卻是一種真實的、不容忽視的客觀存在,需要教育者一點點去了解、體察和把握。而尋找這個平衡點的方法,取決于很多因素,首要的就是以熱忱之心看待教育、以育人之責踐行教育,以相互尊重、彼此接納的態度與學生相處。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作為站在講臺的教師,尤其要因循學生的個性、愛好,隨著其不同的成長時節,不斷改變對學生、對自我、對教育本身的認識,在融洽的師生關系和學生的教育需求上找到教育管理和課堂教學的著力點。其背后是愛與尊重、理解與認可、平等與公正、善意與寬容等關鍵詞。好的教育和好的課,無一例外都是附著于這些關鍵詞之上。就像91歲院士吳新智給小學生上課,講了一個半小時,學生們意猶未盡,圍著老師問長問短。據媒體報道,在北京某小學,“院士講堂”系列活動深受學生歡迎,秘密之一就是院士們的講課“慢條斯理、風趣幽默”,把住了教學的度,號準了學生的脈。 隨著時代發展,教育不斷面臨挑戰,如何做好教育管理和課堂教學,越來越考驗教育者眼中、心中、手中是否有譜、有度、有節。例如,據媒體報道,廣州某中學為學生采購有校內定位功能及可監測睡眠數據的電子手環,西南地區十余所中學試用可提供定位功能的智能校服,杭州一中學課堂引進人臉識別技術……這些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到底該不該全面鋪開,是否會影響到學校的日常教育管理,應該如何應對?可取的應對之道還是秉持適度原則,在實行中既不冒進也不排斥,在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尋求共識。就像有教育專家所指出的,“保持開放態度,完善評估機制”。
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結合地域、文化和學生實際,找準教育教學的火候,才是好教育的精髓所在,才是所謂的正解。無論是因頭發長短帶來的傳統教育管理遇到的新挑戰,還是因新技術進校園而產生的教育教學新問題,都不妨遵循此道。教育管理部門也好,中小學教師也好,不做過于激進的劍走偏鋒,老老實實尊重教育規律,反而容易實現預期的教育效果,助力學生成長。而這需要時間的錘煉、經驗的積累,更需要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自我成長意識的不斷增強,由此對學生“讀你百遍也不厭倦”,在收獲為人師幸福之余,讓所傾情的教育真正流露出現代化的色彩。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其實,說起教育就不得不說在中國日益發展的國際類教育,越來越多的國際學校在中國發展起來,也給了新一代學生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空間。據小編了解,在各大國際學校中,學校對【國際學校家具】的選擇也十分的謹慎,不管是對質量還是功能要求都更加的嚴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