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香港的政治困局,源自教育系統的失敗,這已是有廣泛共識的事情。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在7月1日的“沖擊立法會”事件后發言稱,他做特首時推行通識教育、改革中國歷史課程是導致現在青年出問題的重要原因。當時的教育統籌局局長羅范椒芬則反駁說,當年的通識教育課程經過審慎討論,設計全面,希望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并不承認這是失敗。從其言論可知,直到現在,他們仍未明白教育失敗的真正的原因,正因不明,失敗也就有了必然性。
一言以蔽之,教育失敗是政治問題。絕大部分的教師都是教協(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的成員,而教協領導層成員絕大多數是反中的泛民派。在這個情況下,政治教育往往傾向于反中的一方,而課程內容過度追求多角度思維、討論和任意性,最終都導向對祖國的離心傾向。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通識教育的本意是好的,然而,不顧現實、盲目地一意推行,就是空中樓閣。今日大量香港青少年上街,正是當年錯誤教育政策造成的惡果。那么,香港特區政府究竟應該采用什么政策,才可以把教育撥亂反正呢?是不是取消通識教育,重新把中國歷史列入必修科,便可解決問題呢? 這當然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大錯已經鑄成,小修小補的作用太小,難以奏效。 實際上,在1997年之前,香港的愛國教育是有根基的,著名的5所“愛國中學”分別是漢華、培僑、香島、福建和旺角勞工子弟中學(即今天的“創知中學”),其教員一般是愛國的教聯(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員。這些學校并沒獲得港英政府任何的津貼補助,畢業生更是受盡歧視,不能申請當公務員,由于其教學資源不足,學生的英文水平也不高。然而,這些學校就是在這樣資源匱乏的環境中培養出大量的愛國分子,許多畢業生更成為了現在愛國陣營的穩定棟梁。
我想問一句﹕為什么在回歸之后,愛國學校的數目竟然一間也沒有增加呢?所有政治上的障礙已經沒有了,政府可以提供津貼、畢業生可以申請當公務員。再說,中國內地的經濟實力已經不可與50年前同日而語,當年尚可苦苦支撐,現在可以提供的資助是當年的十倍百倍。 有人認為,回歸以后,愛國學校的歷史任務已完結了。但現實已告訴了我們,這想法是錯的,愛國學校任重而道遠,有必要大幅增加。 有人對我說,教聯的人才庫不足,培養不出足夠的教師。可是,現在不是一年兩年,而是22年過去了,只要有決心,22年有什么做不出來?如果今日有三四十所愛國中學,其畢業生可能有大量中資機構優先聘請,今日的政治局勢,也許就完全不同了。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鐘紹智既是校長,也是老師,他和另外一名男老師負責教授8名學生的課程。 只有兩名教師,如何開展所有規定的課程?能否保證教學質量?兩位老師負責教語文和數學,剩下的國家規定必須開齊的課程,讓兩位老師很頭疼,能教的課他們盡量教,“美術和體育課還行,但是音樂課,我們倆男老師真是沒辦法”。 為了解決這一困境,2018年,憑祥投入資金155萬元,為17個邊遠教學點安裝了智能錄播系統、攝像機及顯示屏等遠程教學設施設備。
憑祥在市第一小學、憑祥鎮中心小學設立了直播教室,將包括隘口小學在內的17個教學點與上述兩所學校直播室通過互聯網進行遠程連線,雙方所有課表、教學進度完全同步。 2018年11月,隘口小學正式啟動遠程互動課堂教學,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音樂4門課程,其余課程都是由隘口小學教師教授。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再講高等教育。在回歸以后,大學學位增加了1/3,而這1/3的名額,集中于香港現有的大學。我再問一下﹕第一,為什么沒有人去創辦私立的愛國大學?第二,像北大、清華這些國內的一流大學,為什么不在香港設立校區,培養出愛國的大學生? 很明顯,回歸以來香港教育的失敗,并不在于現行教育系統,因為這是個沿襲多年的完善制度,但也因此有著強大的惰性,順延港英政府的思想教育,受反中的教協控制。不管現在的香港特區政府投入多少資源,也無法扭轉這個強大的慣性。縱觀歷史,對付傳統慣性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另起爐灶。中國的優勢是,爐灶本來就在,不用另起,只要把現在的去擴大就是了。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其實,說起教育就不得不說在中國日益發展的國際類教育,越來越多的國際學校在中國發展起來,也給了新一代學生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空間。據小編了解,在各大國際學校中,學校對【國際學校家具】的選擇也十分的謹慎,不管是對質量還是功能要求都更加的嚴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