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教育新聞網報道,2018年5月5日,馬克思誕生。今年適逢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暨《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在4月23日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大學考察,再次強調馬克思和《共產黨宣言》。本版組織稿件回顧歷史,探討中國留學生對《共產黨宣言》在中國傳播的貢獻。——編者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信仰的味道”。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時恰體現出這一隱喻。潛心譯書時,日本中央法科大學畢業生陳望道竟然把粽子蘸著墨汁當成紅糖下肚充饑,卻渾然不覺,甚而驚呼墨汁的甜味遠勝紅糖。此實乃信仰之甘。以陳望道為代表的留學生把馬克思主義奉作終生信仰,把譯介《共產黨宣言》視為崇高使命,“共產主義的幽靈”開始在神州大地“徘徊”,并嬗變而成一場“壯麗的日出”。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1920年3月,江南大地,春寒料峭,萬物蓄勢待發。在浙中義烏那間因年久失修而壁不擋風的祖屋里,陳望道伏案譯書,手持《共產黨宣言》日譯本和英譯本各一卷,《日漢詞典》《英漢詞典》各一部。日譯本由同盟會元老戴季陶早年就讀日本大學時購得,卻無力翻譯。戴季陶奉孫中山之令返滬創辦并主編《星期評論》之際,急于招募譯者。留日期間加入同盟會的邵力子獲悉,便舉薦陳望道。英譯本由兩位日本早稻田大學校友提供,即北大文科學長陳獨秀請北大圖書館主任李大釗從館內借出。 出版當年秋季,譯本便成為外國語學社的教材,由陳望道講授。這是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創辦的一所干部學校。在此,劉少奇、任弼時、羅亦農、蕭勁光等轉變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以留學生為主,如留日的沈玄廬、李達、李漢俊、林伯渠、沈澤民、邵力子、周佛海以及陳望道,留蘇的俞秀松,留法的袁振英。該團體當年11月制定的《中國共產黨宣言》,以《共產黨宣言》為模板,首度明確亮出“中國共產黨”的名稱,首次莊嚴宣告中國要建立共產黨的強烈訴求。此外,該團體還于當年11月7日創刊《共產黨》。翌年7月,那場偉大的誕生引領中國人民向著燦爛的共產主義前進,可謂一書斷乾坤。
五四運動當年,譯介《共產黨宣言》呈井噴之勢。李大釗在《晨報》副刊開辟“馬克思研究”專欄,刊載其留日同窗陳溥賢撰寫的《近世社會主義鼻祖馬克思之奮斗生涯》以及《馬克思的唯物史觀》譯文。1919年4月6日,李大釗和陳獨秀創辦的《每周評論》第16期推出成舍我的譯介文章。《南京學生聯合會日刊》第50號至第52號連載留蘇學子張聞天撰寫的《社會問題》,文末附有《共產黨宣言》十大綱領的譯文。1919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廣東中華新報》連載留日學子楊匏安撰寫的《馬克思主義——一稱科學的社會主義》。此文把《共產黨宣言》視作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源頭。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于負笈求學的共產黨人而言,《共產黨宣言》堪當“入門老師”。蘇聯政府1921年和1925年設立的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和莫斯科中山大學為中國共產黨培育一大批革命先驅與共和國締造者,其核心課程便是研讀《共產黨宣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先后推出三種譯本:留法勤工儉學者張伯簡主持的上海華興書局1930年3月出版華崗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延安解放社1938年8月出版解放區第一個全譯本,由留日學子成仿吾和留德學子徐冰翻譯;延安解放社1943年8月出版全譯本,由留蘇學子博古根據俄譯本校訂,被中共中央列為五本“干部必讀書”之一。
為尋求真理,朱德徑直奔赴馬克思故鄉,由留德博士、哥廷根中國留學生會會長魏時珍傳授德文,所采用的教材正是原版的《共產黨宣言》。留德期間,朱德由周恩來介紹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走上了新的革命旅程”。周恩來贈予其《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譯本。194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印發《中央關于在職干部教育的指示》,明確將每年5月5日定為干部學習節,朱德當之無愧地被推選為首屆“模范學生”。5月5日即馬克思誕辰日。馬克思的這部被列寧譽為“以天才的透徹而鮮明的語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觀”的著作,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使百余年的中國留學史嬗變為“‘索我理想之中華’的奮斗史”。如今,走進新時代,留學生仍須一如既往地把這簇熊熊圣火高高托舉。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其實,說起教育就不得不說在中國日益發展的國際類教育,越來越多的國際學校在中國發展起來,也給了新一代學生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空間。據小編了解,在各大國際學校中,學校對【國際學校家具】的選擇也十分的謹慎,不管是對質量還是功能要求都更加的嚴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