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教育新聞網報道,由國際博物館協會發起并創立的國際博物館日,初創于1977年,旨在強化人們對博物館推動文化交流、增進人類的理解、合作與世界和平等功能的認識,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活動的了解、參與和關注。 今天是第42個國際博物館日,其主題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超級連接”(hyperconnected)一詞在英語世界中最初出現,與21世紀初人們之間日益多元的交流方式密切相關。快速發展的科學技術使得全世界范圍內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變得更加多元,面對面的交流、電子郵件、即時通信軟件、電話以及互聯網等媒介,都增進了人們之間的交流與世界的融合。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在超級連接的今日世界,博物館也在利用各種新興的技術手段吸引著不同的觀眾群體,通過新的藏品闡釋手段來尋求新的觀眾。例如,線上數字博物館使觀眾足不出戶就可以暢游于場館之中,而一個簡單的二維碼“展簽”則可以讓公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觀展體驗。然而,不論在何種時空背景下,抑或基于何種技術手段,博物館與教育之間的連接卻是一個延續了數百年的議題。
博物館(museum)一詞,源自希臘語的“mouseion”,原義是指供奉掌管藝術、科學的九位繆斯(Muse)女神的神廟。西方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出現于17世紀,以英國牛津市中心的阿什莫林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誕生為標志。阿什莫林博物館是世界博物館史上第一個集收藏、陳列、研究為一體,向公眾普及文化知識的近代博物館。
早在19世紀,教育就被視為博物館的首要功能,理想的博物館不僅是幫助個體實現自我成長的“高級學校”,也是教師尋求教學輔助資源的首選場所。在人們心中,博物館的教育價值是與生俱來的,在人類現代化進程中,這一觀念變得更加根深蒂固。1888年,美國史密森學會助理秘書長喬治•布朗•古德(George Brown Goode)在美國歷史學會講座中的一句話精準地道出了博物館的教育價值:“博物館者,非古董者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種場,啟蒙民眾之重要機構。”進入21世紀以來,西方館校合作關注的焦點集中于“將教育定位為博物館的核心和靈魂,思考如何發展和提高博物館對教育的專業技術支持和服務水平”。這讓人想起了美國著名博物館學學者斯蒂芬•韋伊(Stephen Weil)的那句名言:“博物館的價值不在于擁有什么,而在于(以其擁有的資源)做了什么。”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5月9日剛剛結束的美國博物館聯盟年會暨博物館展覽會,就以“教育、參與、提升,博物館雄起”作為主題,其關注點在于如何建立和加強博物館群體和教育機構之間的重要關系。會議主要圍繞博物館的教育使命如何在展覽、項目、收藏和研究中體現;博物館如何更好地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空間和館藏,為學生帶來新的、不同的學習方式;博物館如何具體解決種族、移民和原住民的權利問題,以確保所有族群獲得良好的服務;為激活觀眾,博物館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融入公民教育、21世紀學習和全球化素養;針對社區的多元群體,博物館如何進行教育和提升;博物館如何為員工創造和維持健康的工作環境,從而促進他們的終身學習和職業發展;博物館應該提倡怎樣的教育政策和原則這七個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從上述議題我們不難看出,美國的博物館群體在與教育機構建立連接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博物館教育工作的內容和特性、各類觀看者及學習者的需求和特點,以及學習內容和教育政策等重要因素,試圖通過多種渠道來提高自身對教育機構的專業支持和服務水平。 從學習者的視角重新思考博物館的價值,為學校內外的學習經驗建立連接,正成為當下博物館教育學者探討的話題。近年來,有歐美學者提出從“博物館教育”轉向“博物館學習”,這一看似細微的話語轉變暗含著教育視角的改變。前者主要立足于博物館的視角,強調博物館通過對其藏品的闡釋來實現自身的“教育輸出”,而后者更多地從學習者的視角,審視作為學習者的參觀者的學習過程。 對參觀者而言,在博物館的活動體驗往往是鮮活而富有吸引力的,這注定了它具有一定的教育可能性。然而,對學習者而言,博物館的教育目的何在?博物館如何看待場館活動與人的經驗成長之間的關系?如何看待人們的學習過程?諸如此類的問題卻常常被模糊定義。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約翰•杜威曾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寫道:“有了生長的積累,經驗才具有生命力……估量一個經驗的價值的標準在于能否認識經驗所引起的種種關系或連續性。當經驗已經是積累性的經驗,或者有點價值、有點意義時,只是在這個程度上,經驗才含有認識的作用。” 因此,從學習者的立場出發,將校內與校外、正式教育與非正式教育之間的學習經驗建立“超級連接”,有益于學習者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有意義的經驗。例如,將博物館的資源、活動與學校正式教育體系的教育目標、課程標準、核心素養等建立連接就是一種有效路徑,可以有針對性地豐富完善學生的學習經驗,進而實現經驗的整合與發展。另外,專業教育研究人員及科研力量的介入有助于拉近博物館與學校之間的距離,基于對學習過程的研究提升館校合作水平——專業的學科教育研究人員、博物館教育研究人員的介入,不僅可以為館校合作改進課堂教學提供理論引領,而且在教師專業成長、課程資源開發等方面也可提供有力的專業支持。 ” 其實,說起教育就不得不說在中國日益發展的國際類教育,越來越多的國際學校在中國發展起來,也給了新一代學生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空間。據小編了解,在各大國際學校中,學校對【國際學校家具】的選擇也十分的謹慎,不管是對質量還是功能要求都更加的嚴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