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教育新聞網報道,“清明時節雨,萬物生長時,師大學子們也該伸展腰身,在寶貴時光里耕耘吧!”4月4日,一條名為“細雨煙火尋春去”的微信推送到江蘇師范大學師生的手機上,詩意的文字、動聽的朗讀,配上精致的照片,記錄著校園中的光陰故事。每個節氣來臨,江蘇師大師生都能收到這樣的禮物。一年多來,在“江蘇師范大學報”微信公眾號上,定制版“師大•二十四節氣”引起師生廣泛關注,紛紛點擊、轉發、收藏。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自二十四節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并以二十四節氣作為創作對象。如何將其有機融入大學校園文化?“師大•二十四節氣”欄目總策劃、江蘇師大黨委宣傳部部長孟昭學給出的答案是——把二十四節氣與校園文化和師生學習生活相結合,作為以文化人的重要載體,讓學生愛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宣傳部教師王月軍負責“師大•二十四節氣”的配圖。為捕捉每個節氣背后的校園故事,一年四季,不論寒暑,他都會7點30分前到校,在校園里“尋覓”半小時再去辦公室。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門口有一塊名為“足跡”的大石頭。小雪節氣前,王月軍凌晨5點便起床趕去那里,在石頭旁的一簇藍色小花前守候,只為等到太陽初升時霜花裹挾花葉時晶瑩剔透的模樣。 王月軍說:“我每天都要背著相機走一遍校園,從植物到行人到公告欄,我都特別關注。遇到感興趣的內容,我會及時記下相關信息,以便跟蹤拍攝。”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因為觀察深入,王月軍的照片中有許多故事:文學院老教授趙興勤對學生如孫子孫女般和藹耐心,學生志愿者自發組隊去敬老院陪伴老人,后勤園丁冬季給樹木包裹保護膜、清明前后去玉泉河畔播撒花種…… “驚雷一笑露春光”“南國復蘇賞花人”“我輩踏羽游青云”……“師大•二十四節氣”佳句迭出,其背后是該校大學生通訊社創意星空團隊的辛勤筆耕。文學院學生李海婧每次寫作前都要收集許多資料,并認真整理,最后用富有邏輯的線索將文章串聯起來。在她眼中,二十四節氣承載的許多習俗都是傳統文化不應被忽視的內容。
江蘇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岑紅說:“時代在變,但是文化傳承的內核沒有改變。從傳統紙媒到微信,從農耕物候到校園內外,‘師大•二十四節氣’用富有溫度和感情的圖文,在繁忙的信息時代營造了一片純凈天地,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的角角落落、滋潤學子心田。”
國際學校家具|進口校園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國際學校家具網】:http://www.hk-ct.cn
其實,說起教育就不得不說在中國日益發展的國際類教育,越來越多的國際學校在中國發展起來,也給了新一代學生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空間。據小編了解,在各大國際學校中,學校對【國際學校家具】的選擇也十分的謹慎,不管是對質量還是功能要求都更加的嚴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