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遲近兩個月后,復旦大學學術規(guī)范委員會公布了對知名學者朱學勤博士論文涉嫌抄襲的調查結論,認為朱文中涉嫌抄襲而被舉報的部分內容,在學術規(guī)范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對其剽竊抄襲的指控不能成立”(1月13日《人民日報》)。 http://www.hk-ct.cn/
從遼寧大學副校長陸杰榮教授、廣州中醫(yī)藥大學校長徐志偉教授被指學術造假,身陷抄襲門;到汪暉、朱學勤這兩位知名學者被指早年論文涉嫌抄襲;再到“打工皇帝”唐駿的學歷、經(jīng)歷造假,這兩年,學術腐敗問題一直在風口浪尖。然而,雖然“誰來還學術清白”的呼聲高漲,但學術腐敗卻似乎難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復旦大學學術調查啟動之初,朱學勤表示希望“從我開始,為學術界積累一個案例”。現(xiàn)在回頭看,對于解決學術爭議,“朱學勤涉嫌抄襲案”確有一定的標本價值。
學者易中天在《汪暉教授,請勿坐失良機》一文中,為清華大學教授汪暉算了一筆賬,直稱成立獨立的委員會來調查“抄襲門”事件的意義,希望汪暉能“敢為天下先”,以實現(xiàn)學術的“公平與正義”。遺憾的是,雖有學者公眾一再呼吁,汪暉教授卻始終保持沉默。雖然“涉嫌抄襲”事發(fā)晚于汪暉四個月,但朱學勤卻在得知自己受匿名指控的第一時間,就呼吁學術機構來證明自己的清白,不屑打“口水仗”,而是“愿意配合調查,隨叫隨到,平心靜氣地等待仲裁”———這樣的姿態(tài),不僅有易中天所言“真金不怕火煉”的氣概,也使得學術爭議有了解決的可能。朱學勤的選擇無疑值得贊許。倘若汪暉事件也能及時啟動學術調查,事態(tài)恐怕也不會失控,汪暉教授也不會至今沒有“公道”;倘若“打工皇帝”唐駿面對學歷造假質疑,能坦然面對而不是遮遮掩掩,或許也不會獲得“偽君子”的惡名。
學術腐敗愈演愈烈,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懲罰機制發(fā)揮不了作用。學術腐敗久病難治,也在于權力深陷其中。權力主宰學術,不僅會使得學術腐敗蔓延,也會降低教師的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稀釋大學的活力和動力———要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出路在于使權力與教育學術脫離,如諸多專家學者所言實現(xiàn)高校的去行政化。就學術腐敗而言,唯有調查獨立、評判公正、處理透明,才能還學術以清白。
朱學勤教授表示,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民工可以主動要求“開胸驗肺”,學者也可以主動要求“開胸驗肺”。朱學勤教授的敢于“開胸驗肺”不僅開學術風氣之先,也必將在中國學術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但要根治學術腐敗不僅要有公正的“學術法庭”,更應該根除學術腐敗產生的土壤。從這個角度看,治理學術腐敗仍然任重而道遠———還學術以清白,期待從朱學勤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