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在生活中提到螞蟻,給人們的印象就是一群忙忙碌碌,來來回回搬運著食物的大力士。聯想起用剩飯殘羹來引的浩浩蕩蕩搬運大軍,又或是兩個螞蟻族群為了爭奪食物上演精彩絕侖的螞蟻大戰?偟恼f來,在人類的第一反映中,螞蟻給人的印象是良好的,總會與“勤勞”聯系在一起。像有LGG保護膜以螞蟻為吉祥物,象征著員工都像螞蟻一樣勤勞,團結,為了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也有我們行業內新推出的品牌“螞蟻宅配”,定位成為年輕族群的時尚家居專屬品牌等等。如今網絡上熱傳一個叫做“懶螞蟻效應”的理論。 何為“懶螞蟻效應”的理論呢? http://www.hk-ct.cn/ 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對黑蟻群的活動進行長期的觀察發現。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尋找、搬運食物,只有少數螞蟻卻整日無所事事、東張西望,這少數螞蟻就是我們所說的“懶螞蟻”。有趣的是,當生物學家在這些“懶螞蟻”身上做上標記,并且斷絕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表現得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們在危難之中則“挺身而出”,帶領眾螞蟻向它們早已偵察到的新的食物源前進。 看來“懶螞蟻”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察”和“研究”上了。它們能觀察到組織的薄弱之處,不斷的觀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同時保持對新的食物的探索狀態,從而保證群體不斷得到新的食物來源。這就是所謂的“懶螞蟻效應”--懶于雜務,才能勤于動腦,把足夠的時間放在企業的未來或戰略等發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上。 相對而言,在蟻群中,平時忙忙碌碌的“勤螞蟻”維持著族類的生存,而“懶螞蟻”則把精力投入到關系螞蟻未來的危機及發展上去,分工不同,在危難時刻更重要;其實企業就是一個小社會,一個組織里面,也需要存在著“懶螞蟻”的角色。當然,小企業,這個角色就是企業老板自己充當;當發展到中型或大型企業時,這個分工更加明細,也需要一定比例的“懶螞蟻”的員工。當然要明確一下,這里所說的“懶螞蟻”的懶,并不是真的懶散不做事情。只是跟一線員工的日夜操作同一件事情是有分別的,“懶螞蟻”做的事情,不是一般員工關注的研究或市場調查又或是企業環境分析,這些報告,是企業最高領導者做決策時的參考憑據。 說到這里,可能很多人會說,我也想做一個“懶螞蟻”。但“懶螞蟻”也不是很么好當的,需要專業的知識,需要不斷的更新知識,需要大局觀,綜合的能力要強。就我多年的經驗來看,現在建材類定制家居企業對企業中“懶螞蟻”效應的運用或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 為什么我會先說企業的制度問題呢?這個是企業立足長遠未來的必經之路,大部分的企業都是家族式企業起家,經過多年的打拼跟著行業朝氣蓬勃地發展起來了。在從小型企業向中型企業的過渡中,企業的制度問題、崗位的職責、職務、權限問題,都要發生改革,拋棄過去的授權方式。大家都會知道,很多家族企業的這個過程中,假如夫妻雙方都在企業內工作的話,在處理這個復雜的問題時,最終都是以一方退出或是弱化;又或是兩方經過培訓進修,企業的戰略思想高度統一,同時又十分明確各自的分工,互不關汲,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要不然,最難做事的就是中層管理,一個領導說向東,一個領導說向西,到底怎么走,永遠也爭論不休,工作要開展起來困難重重。所以完善企業的機制,按制度做事,提高效率,才能在市場上快人一步,搶占先機。 行業信任度不高 企業的最高綱領為企業的理念。怎樣在企業內,將型型色色的人,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向著企業的長遠目標前進,這需要企業領導者的企業理念,即創辦企業的終極目的。作為市場戰略的NO. one 路線,還是Only one 路線,只要選定了,就要把企業的所有資金、人員、物料都按規劃走。如企業理念為做亞洲第一的定制家居生產中心,則把企業的重點放在生產的研發能力,生產能力,生產規模,生產成本控制,生產管理上面,不斷的接單生產,代工,出口等等,就如有著一百多萬員工的富士康集團一樣。但目前,大多定制家居企業給到“懶螞蟻”發揮的平臺還不夠,一是受企業本身的資源限制,二是對“懶螞蟻”缺乏信任,沒有充分放權。在定制家居企業,“懶螞蟻”主要是在企劃部或市場部等做企業文化、品牌宣傳、營銷策劃、市場調查的工作,主要職位如營銷總監、策劃總監、品牌運營總監、設計總監等職業經理人,再高層的就是企業的總經理等。 “懶螞蟻”的工作較難量化 薪資不穩定 因為“懶螞蟻”的工作較難量化,待遇不高,在企業內待的時間短。導致其職位的工作開展一直不穩定,常常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雖然做策劃等的“懶螞蟻”,可以在不同的行業發展,但在對行業特性的了解,還是要浪費一定的時間。往往剛剛熟悉了企業文化,了解了行業的整體情況,就會因待遇上不去,慢慢失去那份熱情,最終轉戰其他企業。還有不少的“懶螞蟻”因為這個又慢慢變回“勤螞蟻”的身份。其實“懶螞蟻”的角色,在哪個行業來說,都是為數不多的,而對精通行業環境,懂把握企業的發展方向,能看出企業問題,在品牌運營、營銷策劃等又有專業知識的“懶螞蟻”,更是鳳毛麟角。大家都明白,在企業20%的核心員工,對企業作出80%的作用,其中,這20%的員工里面就包括了“懶螞蟻”。特別是行業發展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企業對行業的日薪月異的環境變化面前,企業領導者要做出正確的決定,都需要“懶螞蟻”的輔助。其實留著一個“懶螞蟻”,比留著十個“勤螞蟻”所產生的效益更高。 反觀“懶螞蟻”要成為能在關鍵時刻挽救企業的英雄,則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要博學廣益,做一個知識型的“懶螞蟻”,時時刻刻都要研究,分析企業的內外環境,針對企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經營一個企業,就是經營人,在高喊“以人為本”的年代,不能把“懶螞蟻”作為志同導合的根本來經營,實在是一種失誤或無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