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扶余縣職教中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經濟建設為宗旨,以技能培養為中心,以造就專業人才為辦學理念,堅持走“校校聯合、校企聯合、工學結合、長短結合”的發展之路,努力實現讓無業者有業、有業者精業的辦學宗旨。 http://www.hk-ct.cn/
加大投入力度 改善辦學條件
2007年建校之初,學校僅有三棟普通磚瓦房,年久失修,辦公擁擠。經縣領導多次到校調研,尤其是縣教育局局長李忠福多次到校現場辦公后,終于投資500多萬元建成了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的職教中心綜合樓。高標準裝備了圖書室、微機室、多媒體電教室和技術實訓室等。新教學樓在2009年9月1日投入使用,宿舍、食堂衛生環境一流,學校實行了全封閉管理。
創業艱難百戰多。校長孫國臣和創業者們克服資金短缺的重重困難,艱苦奮斗,高位運作,緊接著又多方籌措資金200多萬元,用于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建成了印刷實訓室、焊接實訓室、計算機實訓室、汽車維修實訓室。裝備了微機室、多媒體電教室、圖書室、會議室等。建成了可容納300人就餐的高標準學生食堂。建設了兩個高標準的水泥地面籃球場地,硬化了操場。安裝了電話系統、廣播系統、監控系統和電子屏幕,各辦公室裝備了20臺微機,并接入互聯網。校園內高標準實現了硬化、綠化、美化。如今,一個現代感強烈的校園矗立在扶余新城!
內引外聯,迅速建立實習基地。在縣內,隆昌建筑公司,提供建筑、機械、工民建等專業實習實訓基地;永興駕校提供汽車駕駛與維修長短期培訓及實習、實訓基地;天野美容美發學校提供美容美發實習、實訓基地。在縣外,吉林公用事業工程學校提供制藥、印刷、制冷與空調等專業實習實訓基地;中鐵十三局技師學院提供焊接、電工電子等專業實習實訓基地等。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極大改善了職教中心的辦學條件。
加強隊伍建設 提高整體素質
學校建立之初就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教師們精誠團結、群策群力、以校為家、愛崗敬業,牢固樹立主人翁思想,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干事業,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之間和諧互助,增強了辦學凝聚力。
校長提出“人才強校”戰略和“爭做雙師型教師”的號召,全體教職工增強危機感和責任感,自覺加強學習。學校每學期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開展學術活動,通過舉辦公開課、學術講座、培訓班和繼續教育,促進教師更新知識,更新知識結構,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技能水平。為了加大“雙師型”骨干教師培養和培訓力度,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等方法,組織部分教師到聯辦校實地參觀、學習、培訓,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水平。
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召開教代會等多種形式,建立健全了教師考核制度,制定教師考評細則,對教師的考評堅持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教與學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尊重教師的工作熱情,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拓寬工作思路 增強辦學功能
走集團化發展道路,擴大招生規模。通過校校聯合、校企聯合的方式,延長了辦學的產業鏈。在招生工作中,職教中心全體教師全員參加,落實任務,制定獎勵機制,以獎促招,同時采取組織招生宣講團、設置招生咨詢臺、領導班子成員專訪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兩年多共招生1000多人,其中涉工專業300多人。
積極做好新形勢下的就業指導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教育與指導,建立畢業生檔案,多方面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學校網站和聯辦校提供豐富及時的就業信息,為學生的就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多方努力并與聯辦校合作,確保了畢業生就業率達100%。目前,第一期2008級學生120人已全部到企業帶薪實習,多數同學被 分到一汽、長客、長春吉廣集團、人民印業、大連和哈爾濱等大企業集團實訓,有的實習生月工資已到3000元。
多向聯合,開展各級各類培訓。2009年下半年,縣教育局、縣安監局、縣組織部來校組織培訓。2010年縣人社局、糧食局、縣委610辦公室也相繼來校組織培訓,年培訓人數在1000人以上。
2009年,扶余縣職教中心被縣局評為先進單位,被省教育廳命名為省級重點職校,列入全省中職“百強校”。目前,正奔著國家級重點校邁進,積極創辦人民滿意的職業技術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