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印刷教育的發展,起始于職業教育,逐漸形成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體系完備的專業教育機構。 http://www.hk-ct.cn/
印刷高等教育的真正形成,在我國僅有40多年的歷史。自1960年中央文化學院印刷工藝系(北京印刷學院的前身)和上海印刷學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上海理工學出版印刷學院的前身)分別設立平版印刷的本科專業和專科專業開始,印刷高等教育在我國呈現出飛速發展的態勢,已經形成了由技術教育到高等教育直至學位教育的全面而系統教學體系,招收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專科生和高職生等各層次的學生。
迄今為止,已有30余所大學設立了印刷工程類本科專業,50多所大學開設了包裝工程類本科專業,數十所院校開設了印刷工程類或包裝工程類的專科及高職專業,總數約為100多所(個)。另外印刷業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在各省市也普遍開展,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遼寧、廣東、廣西、貴州、河南、山東、陜西、福建、浙江、云南、新疆、安徽等地都有專業印刷技術學校。由于印刷及記錄媒介業專業人才的短缺,印刷高等教育各層次的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率均100%。
上述院校所設立的印刷工程類專業,以印刷技術、包裝工程、圖文信息處理最為集中。同時,為適應印刷行業數字化、信息化的變化以及印刷產業技術基礎變化,新辦專業也隨之出現:如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學院今年開設了國內第一個數字印刷專業,北京印刷學院今年新設了材料與工程專業。
我國印刷高等教育辦學規模與層次,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僅2000~2002年間就有11家綜合性大學或理工類高校設立了印刷工程專業,在校生已逾10000人。2005年本科層次的印刷工程、包裝工程招生約為2000人。近年來,本科院校的印刷高等教育的發展,重點是形成完善的教育機制,提高辦學質量。
由于印刷工程未能列入國家二級學科,所以各高校印刷工程專業招收的碩士生、博士生都是采用掛靠的形式。如北京印刷學院以“材料物理與化學”為碩士點;武漢大學印刷與包裝系、西安理工大學印刷包裝學院、天津科技大學包裝與印刷學院均以輕工技術與工程為碩士點;株洲工學院包裝與印刷學院以材料科學與工程為碩士點;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學院以光電工程為博士點培養印刷工程與包裝工程的研究生、博士生。
隨著印刷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日益提升的重要性,印刷學科的建設也成為各相關高校的工作重心之一。如北京印刷學院的“信號與信息處理”為北京市重點學科;武漢大學印刷與包裝系的“印刷工程”被列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株洲工學院包裝與印刷學院的包裝工程、印刷工程為湖南省教育廳重點學科;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學院的印刷出版學科為上海市重點學科。
各高校還十分重視與企業的合作,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并開展對外合作辦學。如西安理工大學印刷包裝學院與德國斯圖加特媒介大學合作,進行印刷技術專業的教學;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與美國羅切斯特理工學院合作辦學,開設印刷圖文信息處理專業、電子出版專業。
與此同時,各地印刷專業高級職業教育近幾年發展很快。與本科教育注重理論性、研討性教學不同,高職教育更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除上海地區擁有50多年專業辦學背景的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在進行專科教育的同時也開展高職教育,北京印刷學院、武漢大學印刷與包裝系等院校也招收高職的學生。至于專門從事印刷包裝類高級職業教育的院校及職業培訓中心近幾年更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具有相當的辦學規模,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印刷傳播系、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包裝工程系在校生均在700~800人之間。
在專業辦學中,各校都為自身的發展制定了方向:北京印刷學院的辦學目標是成為特色突出、規模適中的傳媒科技類大學,武漢大學印刷與包裝系決心建成為本學科亞洲一流的科系,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學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的發展目標是抓住上海優先發展包括世博產業在內的現代服務業的契機,以印刷出版學科建設為龍頭,為我國的印刷包裝與媒體傳播行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和藝術素養的工程及應用型人才。
|